返回

谍海孤雁

关灯
护眼
第918章 殖民地货币
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

听到这些,林默才恍然大悟,他还想说呢,市场上的日元怎么跟取之不尽一样,感情都他娘的是同一伙老演员啊!难怪查半天都查不到这些日元是从哪来的?</P></p>

因为其只提供给买库单、押单的人,事后又会回收,意味着这些钱绝大部分都在市场内打转而非是流失,不是老演员又是啥?</P></p>

至于为何难查,因为借款者不会想太多,纠结这些钱从哪哪来,只以为是正常筹集到的资金,你去问去打听也查问不出个所以然啊!因为人根本没意识到存在问题,怎么说给你?</P></p>

这里多提一嘴,民国时期的上海因炒作、投机之风盛行,为这些行为提供加杠杠资金、融票融券等服务的,是一门非常庞大也非常兴盛的生意,甚至可以说其很成熟还很寻常,所以说这些投机客不会因此有多少纠结怀疑,因为已经是很习以为常的事。</P></p>

再一个,其将日元换回来,是等了几天再去的,这手段不可谓不巧妙,过了这个时间,对方是见好就收并获利离场走人?还是又按耐不住想再入场,买卖只是简单的换了次手?</P></p>

这些几天时间已经基本足以分清,前者便可寻觅过去将日元换回来,对方离场走人了,市面上自然没多少相关消息传出,若非查到这些,就算传出丁点消息,也只会认为是正常换汇生意。</P></p>

至于后者,反正钱基本还在市场上打转,也不用太急,盯着下一波卖家就行,见有离场意向的,再去将日元回收就行,这些推论,林默后面顺着线索摸排了下,基本得到证实。</P></p>

只不过这肯定不会仅是大钱贩子进行的正常生意,背后肯定有人在操纵,所谓赚的抽水,大概率是分润给大钱贩子的好处,掩饰背后真实目的罢了。</P></p>

毕竟国人不太乐意接受日元不假,但对这些殖民地货币,至少在上海是不会有多大接受度的,所以兑换至少会是等价换乃至还需贴给对方一些利才行,如此才可能盘活这项生意,让它运转起来。</P></p>

其中兑换量最大的是港币,由汇丰、渣打和有利三家香港银行从19世纪60年代起便发行的纸币,港币在国接受度、流通性都算比较高的,甚至其发行与流通量的半数都在大陆,只不过以广东居多。</P></p>

上海这边,对港币也没太多排斥,毕竟相比起国内五花八门、混乱不堪的货币,其币值的稳定性要好上太多,只不过在这边没什么影响力,直接用于消费肯定不行,但钱贩、银行这些肯定收兑,大宗交易用它也不是问题。</P></p>

至于叻币,是马来西亚、新加坡与文莱在英殖民地时期,由英殖民地政府所发行的货币,其自1826年使用至1939年,当地货人称其为叻币。</P></p>

因为那边华人华侨很多,与上海这边有经济贸易往来的南洋华商洋商也不少,所以这边的汇市、银行这些也是认的,不过福建及两广对其认可度更高,当地绝大部分华人便是由这些地方出海谋生的,侨汇、归乡带回的货币不少,不过在这些地方待遇也类似港币在上海的情况。</P></p>

法属印支元,是法国建立起印度支那联邦后,为了发展殖民地贸易,并聚拢钱财,于1885年开始铸造的法属印度支那货币,其在国内流通量不少,最为国人熟悉的,是其一元银硬币坐洋,不过本次用于换取的是法属印支元纸币。</P></p>

法属印支元纸币,在国内待遇同叻币相似,但在上海其纸币认同远不如叻币,不过两广因离得近,认同更高,在滇地,因有滇越铁路的存在,影响力也不小,不过滇地那地形是山高谷深、各地交通极为不便,所以也是坐洋这种硬通货影响稍广一点,而纸币能影响到的只有不多一小部分地区。</P></p>

至于缅卢比跟印卢比,就是英国殖民政府在缅甸和印度发行流通的殖民地货币,因是同一家银行发行,所以都称卢比,不过这是两种货币。</P></p>

接受程度的话~嗯~也接受!只能说,民国时期各届政府治理下的中国,确实烂得有点让人不忍直视,哪怕跟银元比,这些殖民地货币也都能被接受,就更别说历届政府发行的纸币了,多数坚持不了几年就成了废纸,单从这方面看,都不用比。</P></p>

这两种卢比,其所在地出产的资源,甚至工业产出都不弱,而英国人在华势力、影响也都不低,主要由英商居中进行的经济贸易往来也频繁,所以在大宗贸易中也是接受以其核算交易的。</P></p>

这时期的印度自不必多说,号称英国王冠上一颗最明亮的宝石,现今在网络上刷视频,还经常能看到印度农村有那种看着便非常古老的老古董机器,而人那是真在民国便用上了。</P></p>try{ggauto();} catch(ex){}

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