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家兄嬴政,谁敢杀我?

关灯
护眼
第672章 大秦版开学第一课!萧何:臣不改谏,唯愿大王纳谏!
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

“先生姜赞且先留下,以待奏对。”</p>

这场奏对注定要持续至少数日,甚至可能会持续数十日。</p>

为了保证相对公平,所有尚未被嬴政传召的考生都会被统一安排在偏殿,晚上住在营帐之中。</p>

而所有被嬴政传召过的学生则是必须立刻出宫,以免泄露嬴政询问的问题,给予后面考生虽然不多但确实存在的好处。</p>try{ggauto();} catch(ex){}

好在萧何的名次比较靠前。</p>

第一日的傍晚时分,萧何便听到了自己的名字,赶忙放下吃了一半的羊腿,迅速整理好衣裳,随于宦官身后前往麒麟殿。</p>

麒麟殿内。</p>

殿下两侧的群臣已然不见踪影,只有嬴成蟜一人坐在嬴政的左手侧,百无聊赖的把玩着手里的酒爵。</p>

只看他的表情就知道,他很不想来。</p>

君臣奏对以择贤才这等事,本也不该让嬴成蟜出现在这里!</p>

迅速收回目光,萧何拱手一礼:“庶民沛县萧何,拜见大王!”</p>

嬴成蟜目光下意识的转向萧何。</p>

萧何并不算什么,嬴成蟜见过太多姓萧名何的人了。</p>

但沛县萧何,足以让嬴成蟜多提起几分兴趣。</p>

余光始终落在嬴成蟜身上的嬴政也不由得提起了几分精神,脸上的笑容也更温和了几分:“无须多礼。”</p>

“既已通过分科举士,便可称臣。”</p>

“坐。”</p>

萧何没有特立独行,乖顺的拱手再礼,朗声而呼:“臣,谢大王!”</p>

待萧何坐稳,嬴政方才发问:“寡人观爱卿于策论卷上谏寡人,当簿境内籍以明民力。”</p>

“然我大秦早已为所有子民簿籍,便是新附之地的子民也会迅速簿籍。”</p>

“爱卿又何出此谏?”</p>

萧何毫不犹豫的回答:“据臣观察,大王有意加强对地方的管控。”</p>

“同时大王也有意削弱地方百姓豪强的权柄,将民力尽可能的攫于朝廷手中。”</p>

“大王对此定然早有良策、于高处统筹全局。”</p>

“臣便着眼于尘埃,意欲从微末之处择机助大王。”</p>

“臣以为,簿籍便是一个绝佳的机会!”</p>

嬴政没有肯定却也没有否定,只是给予鼓励的笑容:“继续。”</p>

萧何心神一定,继续开口:</p>

“当今大秦虽已在簿籍,却是由黔首依律主动往官府登记。”</p>

“再由各地衙署上禀仓、口之数,壮男、壮女之数,老、弱之数,官、士之数,以言说取食者之数,利民之数,马、牛、刍藁之数。”</p>

嬴政略略颔首:“这便是商君所言的强国十三数。”</p>

“商君曾言:欲强国,不知国十三数,地虽利,民虽众,国愈弱至削。”</p>

“寡人必不敢忘也。”</p>

户籍制度不是大秦独有的,而是从商朝就已开始执行的制度。</p>

但大秦的户籍制度却是天下各国执行最完备、统计最详细的!</p>

然而萧何却认真的说:“不知国十三数,国愈弱至削。”</p>

“若欲强国,却不止当知十三数!”</p>

“大王知大秦今岁有多少名少壮,大王却不知大秦明岁有多少名少壮,大王更不知大秦今岁、明岁有多少名十四岁以上的少壮!”</p>

“大王知各地钱库、粮仓内的钱粮有几何,却不知大秦每户黔首的钱粮有几何。”</p>

“大王知国十三数,却不知国之百数也!”</p>

“且簿籍乃是令黔首自行往官府上报,若黔首不报、官府藏匿,朝廷又能如何?”</p>

虽然大秦规定十四岁以上才需要服兵役,但因为大秦并不将年龄当成必要的上报项目,就导致这条律令在执行时往往会被另一条规定所覆盖——身高满六尺五寸的男子需要服兵役!</p>

所以时常有年方八岁、身高六尺五寸的孩子不得不踏上战场。</p>

也会有年过半百、身高不满六尺五寸的矮子一辈子都不需要打仗,甚至还能享受儿童保护法的保护!当然,他此生也会因身高不足而不能婚配。</p>

天下各国皆如此。</p>

但萧何依旧感觉无比荒谬!</p>

嬴政沉声发问:“爱卿以为,黔首敢于不报国之十三数?官府敢于藏匿国之十三数?”</p>

萧何坦然颔首:“关中黔首或许不敢,但关东必敢!”</p>

“不止是敢!”</p>

“藏匿丁口、钱粮本就是关东各国百姓豪强常用的手段,他们对此无比熟稔。”</p>

“唯有进行更详细、更深入、更具体的簿籍,方才能挤压地方藏匿丁口钱粮的空间!”</p>

嬴政眸光幽幽的看着萧何,淡声开口:“若果真如此,我大秦进行更加详尽的簿籍必定会令关东豪强百姓愈发敌视大秦。”</p>

“若彻查乡里,则大秦万民亦会心存不满。”</p>

“地方,或会生乱!”</p>

“爱卿此策,有些鲁莽了。”</p>

“爱卿并无经验,寡人不怪爱卿,只是爱卿再谏之际却当深思之。”</p>

萧何根本不去看嬴政的目光,只是拱手再礼:“臣知行此策千难万难!”</p>

“臣却更知大王乃不世出之雄主!”</p>

“即便推行此策会导致黔首百姓深恨大秦。”</p>

“大秦也当通过更详细的簿籍来得知究竟是谁人在恨大秦!”</p>

“故而,臣不改谏,唯愿大王纳谏!”</p></div>

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