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隆万盛世

关灯
护眼
658退意
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

黑幕笼罩下的四九城,此时街市上依旧热闹繁华。</p>

所谓四九城,其实是朱棣迁都时京城的格局,也就是皇城四门和内城九门。</p>

但是在嘉靖朝扩建了部份外城,又新建七门。</p>

但是,在老百姓眼里,北京城依旧是四九城。</p>

众所周知,古代中国一直有“夜禁”的传统。</p>

每到黄昏,城门闭锁,各坊市也封闭起来,如无要事不得在街上行走,否则称为“犯夜”,要予以处罚。</p>

但是鲜有人知,实际上古代很早的时候,一些大城里就开始形成夜市。</p>

夜市,顾名思义,就是在夜间做生意的市场。</p>

最早明确记载夜市的文献,是两汉之际著名思想家桓谭的《新论》,他在其中的《离世第十一》中这样描写:“扶风漆县之亭……其民友会日,以相与夜市……”</p>

这里的“夜市”就是指夜间集市。</p>

到唐朝中晚期,对夜市的记载就很明确了。</p>

比如,诗人王建就曾在诗中描写过:“夜市千灯照碧云,高楼红袖客纷纷。”“水门向晚茶商闹,桥市通宵酒客行。”</p>

唐时,居民区与商业区严格分隔,“里”“坊”和“市”都环以高墙,设里门与市门,由吏卒和市令管理。</p>

“里”“坊”内不准交易买卖;“市”内可进行买卖交易,但有严格的开市、闭市制度。</p>

夜市的真正开放、形成规模是在宋代。</p>

宋朝首先破除了坊市制,坊市合一,如今天的一些小超市、小门市,前边卖货,后边居家或生产。</p>

宋朝政府为了繁荣市场、增加税收,鼓励百姓从事商业活动,把夜市时间延长至三更,到五更时又可以开早市了。</p>

夜市未了,早市开场,间有“鬼市”,甚至还有“跳蚤市场”,这些都为夜市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。</p>

之后的元朝国祚较短,加之海禁锁国,宵禁制度重新实行,夜市受到极大抑制,趋近于无。</p>

明朝初期,国家新立,依旧仿元朝,对夜禁执行比较严格,但是到了明朝中后期时候,天下稳定,夜市得以恢复。</p>

明朝的夜市,盛况虽不及两宋,但江南的夜市还是很兴隆。</p>

特别是扬州,据说从唐朝中期,随着夜禁制度的松懈,率先取消了夜禁,成为一座“不夜城”。</p>

街市上还人来人往,川流不息,而在某坊市一座大宅里,几位气度不凡的长者也聚在一桌酒菜前,一边享受美酒美食,一边聊天。</p>

“阁老,今日吏部已经下文,让刑部主事卜相、御史马明谟等人外放,殷正甫执意要如此,又抓住了他们的一些把柄,实在是拦不下来。”</p>

开口之人赫然是吏部尚书杨博,正在告知今日吏部衙门里发生的一幕。</p>

殷士谵是真的公开和徐阶对着干了,对于这些明显是徐阶门人斩尽杀绝,手里捏着不大不小的把柄,若是不处置外放,就要拿人法办。</p>

外放,也算是把过错翻篇,不大不小算是一个处罚。</p>

杨博有心扣下公文,但是他清楚,能拦下一时,总不能拦下一世。</p>

吏部不批,殷士谵直接上奏疏送到内阁去,又该如何办?</p>

捅出来,大家脸上更加难看。</p>

“惟约,以后这些你都直接批了,不用考虑我这里。”</p>

对面坐着的正是当朝首辅徐阶,在朝二十余年,什么风浪没见过,看上去依旧沉稳有度的样子。</p>

和他们一桌的客人自然无不是朝中权贵,既有内阁阁臣张居正,也有兵部尚书霍翼。</p>

“他们自己犯糊涂,若是平时,能帮忙也就帮了,现在明显是因为那事,宫里已经对我有了芥蒂。”</p>

说道这里,徐阶只是轻摇其头。</p>

“那阁老打算如何应对?一直这样下去,总不是个办法。”</p>

杨博又说道。</p>

“我何尝不知,可又能有什么办法?呵呵”</p>

徐阶轻笑两声,随即道:“我这一生,无愧于心,扳倒严家父子,又在先帝临终后拨乱反正,革除弊政,已经满足了。”</p>

听到徐阶这么说,张居正、霍翼都不禁齐齐看向徐阶那张已显苍老的脸。</p>

他们已经从徐阶话里听出话里含义,而杨博更是皱眉,他似乎明白了,徐阶有急流勇退的意思。</p>

是啊,得罪了皇帝,现在裕那班人处处针对,徐阶继续坐在首辅位置上,日子也不会好过。</p>

现在,皇帝那里暂时还没有翻脸,还是和颜悦色,可等裕那些人把徐阶门人剪出后会怎么样?</p>

变脸?</p>

虽然徐阶身为首辅,似乎隆庆皇帝不大会撕破脸皮治罪,可要是被罢官去职,赶回老家,那才真是把脸都丢尽了。</p>

没来由的,杨博心里忽然产生一种庆幸的情绪。</p>

或许,徐阶离朝后,风波就可以平息吧。</p>

说实话,要是朝堂继续这样折腾,他也不知道自己是否最后头上是否会被扣上徐党的帽子。</p>

毕竟,很多时候,他都选择站在徐阶一边,从严嵩当政的时候就开始了。</p>

“首辅,要不还是先试探一番?”</p>

虽然有这个心思,可杨博却不会显露分毫,而是用低沉的声音说道。</p>

“试探?如何试探?”</p>

徐阶抬头,浑浊的双眼看向杨博,诧异道。</p>

与此同时,张居正和霍翼也都转头看向杨博。</p>

杨博在众人目光下,扫视一圈才说道:“让尧封先上请辞奏疏。”</p>

听到让自己请辞,霍翼心里其实是有点不舒服的,在他的理解中,试探皇帝对徐阶的态度,让张居正做这件事应该是最合适的人选。</p>

只是,霍翼没想过,若是徐阶离开朝堂,他们这几人里还有谁能留在内阁。</p>

张居正现在虽然在内阁屈居末席,可好歹是阁臣,天然比尚书更加接近皇帝。</p>

但是他的一切都是杨博给的,既然是杨博提出来的,自然也不能反对。</p>

短暂吃惊过后,霍翼就点头道:“那我连夜就些奏疏。”</p>

“不急。”</p>

只是没想到,杨博却是大手一挥道。</p>

就在霍翼狐疑的时候,杨博解释道:“今日我遇到雷尚书,和他聊了几句,知道他有今日乞休的想法。”</p>

说道这里,杨博不觉抬头看向屋顶,似乎追忆般说道:“雷礼担心,京师距离江西千里迢迢,他不能活着回到故乡,怕重蹈袁炜袁懋中的覆辙。”</p>

当初袁炜就是因为病中数次请辞都被嘉靖皇帝否了,结果眼见痊愈无望让他回乡后,结果却是客死途中。</p>try{ggauto();} catch(ex){}

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