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盛唐挽歌

关灯
护眼
第37章 风起于青萍之末
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

就在李隆基一日杀三子之后,就在方重勇无辜下狱“体验生活”之际,朝中又发生了一件大事。</p>

去年的时候(开元二十四年),吐蕃野心膨胀,居然西击勃律(克什米尔东部拉达克地区),妄图截断丝绸之路。</p>

这里是扼守印度次大陆、中亚细亚和青藏高原西部和西北部地区之间的交通要道,丝绸之路的关键节点之一。</p>

勃律地区本身是崇山峻岭,物产不值得大唐与吐蕃去争夺,但它却是丝绸之路上的一段关键道路。勃律若被吐蕃完全控制,则安西四镇便会暴露在吐蕃的兵锋之下!</p>

挨揍了,勃律自然要遣使来大唐告急求援。</p>

大唐不得不出面解决这个问题,因为如果放任吐蕃乱来的话,下一步就是跟吐蕃去争夺安西四镇了。丝绸之路彻底断绝,对于大唐来说,是一件不可容忍,不能接受的事情!</p>

鉴于已经跟吐蕃保持了多年和平,双方相安无事。于是李隆基只是派出使者出使吐蕃,令其罢兵。</p>

但吐蕃国内的政治环境已然改变,也改变了对外政策,由保守转为进攻,根本就不奉诏,悍然攻破勃律国。</p>

李隆基恼怒至极,只是鉴于国内形势,暂且隐忍不发。</p>

值得一提的是,吐蕃虽然国力强盛,但对外政策与对外探索的模式却非常愚蠢笨拙,经常干那种拿一百块钱的成本却只有十块钱收益的事情。</p>

它对于破坏别国利益很在行,但对于最大程度获取自身利益,则不怎么上心。经常在无脑打人和无脑被打的状态中相互切换。</p>

简单来说,就是吐蕃自身强劲的实力,并没有很有效的转化为壮大自身的渠道。其外交政策的运用水平远不如突厥。</p>

而最近,河西节度使崔希逸的侍官孙诲入朝奏事,举报崔希逸与吐蕃边将乞力徐媾和,并斩白驹为盟,让唐国与吐蕃在河西接壤的地区撤去了守捉戍堡,形成了边境接壤地区非军事化的局面。</p>

因此,孙诲向朝廷献策,可以趁此机会,从河西(凉州)出兵,攻打吐蕃,一雪前耻!</p>

虽然这并不能直接夺回勃律,但却可以极大牵制吐蕃的军力,减轻安西四镇的军事压力。</p>

这个事情刚刚被拿到朝堂上讨论,然后各路朝臣又吵成了一团。以右相张九龄与左相李林甫的意见为代表,朝臣们也分成了泾渭分明的两派。</p>

张九龄认为现在朝廷支出已经到了很恐怖的地步,尤其是长安地区的官僚及吏员规模,堪称前无古人!</p>

前两年的时候(也就是开元二十一年),当时朝廷就在李林甫的主持下,对这方面做过相关统计:</p>

长安官员数量达到了一万七千六百八十六人,其他从属官员更是多达五万七千四百一十六人。而且因为门荫及科举选拔,还有许多有了官员资格,但还没有授官的人。</p>

这些人加上皇族、官员子弟,以及各式各样的仆人、供养人等等,形成了一个庞大的,脱离农业生产且需要供养的群体。</p>

保守估计,起码二十万人以上!</p>

现在四年过去了,官员数量只多不少!</p>

这么多人,每年都会消耗掉大量的中央财政,消耗大量运往长安的粮草和物资,这些几乎已经让中央财政到了崩溃的边缘。</p>

这个时候居然有人提议去打吐蕃,到底是怎么想的?</p>

钱呢?谁来出?</p>

谁坚持现在要出兵打吐蕃的,先站出来跟老夫对喷五百个回合再说!</p>

而李林甫的意见则更直接:不打吐蕃,大唐通往西域的路就要断了。这条路断了,朝廷连胡商的商税关税都收不上来,损失何止万亿?</p>

长安城内那些来往西域的商队啊,西市里面琳琅满目的西域货物啊,还有与之相关的,数额庞大且损耗极小的税收啊,全部都要消失不见!</p>

没人可以承担这种损失。</p>

反正现在长安的民生情况,朝廷养官养兵的情况就那么一回事,这么多年过去也没出什么乱子,而且一时半会也不可能有什么改变。</p>

战争是不会等着你把一切都准备好再发生的!</p>

与其想着“节流”,还不如在“开源”这一块想想办法。</p>

吐蕃边将乞力徐迷信契约誓言,这不正是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的时候么?这时候不出兵,那要等什么时候?</p>

至于诚实守信什么的,也是要分情况看待的。吐蕃那样的化外野人,在我大唐眼里与牲畜没有什么区别。</p>

人跟人之间可以讲诚实守信,人跟牲畜之间有什么道义可讲呢?</p>

总结一句话:只管冲就得了,打赢了什么都好说。</p>

李林甫的建议得到了朝野上下的广泛支持,而支持张九龄的人,寥寥无几,只有几個科举出身的中书省官员而已。</p>

其实想想也明白到底怎么回事。</p>

因为无论打不打仗,按照张九龄的思路,肯定要大砍京官的编制,同时还要砍薪水砍福利,还有那些隐性的好处也要砍不少。</p>

爹妈不让孩子吃饱饭,孩子尚且会有怨言,更何况那些在长安已然养尊处优的京官呢?</p>

果然,李隆基听从了孙诲的建议,派了一个叫赵惠琮的宦官作为监军,和他一起回了凉州,敦促崔希逸对吐蕃用兵。</p>

一定要出其不意,不得走漏风声!</p>

至于什么一日杀三子之类的事情,早就被李隆基抛诸脑后了。战争机器即将开启,朝堂内外也是暗流涌动,信件频繁往来于河西与长安之间。</p>

战争的阴云,密布在大唐与吐蕃的边境上,局势自此又开始紧张了起来,一如十年前。</p>

……</p>

“你不是说,只要一天就能出去么?这都三天了,为什么你还在这里?”</p>

严庄面带嘲讽的看着方重勇问道。</p>

“人有失足,马有失蹄,人生总有意外嘛。</p>

我等的人还没来,大理寺环境不错,我就想在这里多住几天……”</p>

方重勇讪笑道。</p>

之前他在严庄面前装逼有多风光,现在被打脸就有多惨。</p>

到底是哪里不对劲呢?</p>

方重勇总觉得一日杀三子的进展,不应该是现在这样的,要关人也不是一直关大理寺啊!</p>

大理寺是一个对全国各地案件进行复核的机构,但它同时也是一个临时关押要犯的地方。</p>

临时,要犯,这两个都是关键词!</p>

也就是说,很多政治上有问题的官员,他们可能第一站就是去大理寺先住几天,说不定皇帝回心转意后,就能直接将他们带出大理寺,官复原职!</p>

如果判刑了,那么就会将其从大理寺转移,该发配的发配,该赐死的赐死。</p>

而且大理寺狱的条件,在唐代监狱里面是比较好的,看守也比较严密比较规矩,受到外来的干扰比较少,不会让某个被关押的戴罪之人,随随便便就被狱卒毒死之类的事情发生。</p>try{ggauto();} catch(ex){}

更不会让犯人在监狱里病死!</p>

哪一环出了问题?</p>

方重勇陷入沉思,也顾不得自己现在身上也是馊味,看起来没比严庄好多少。</p>

正在这时,监牢的门被打开,穿着黄色宫服的高力士,双手背在后面走了进来,若有深意的看着方重勇。</p>

“走吧,圣人有请。”</p>

高力士轻声说道,语气平静淡漠。</p>

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